记者从市场监管总局今天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目前,我国累计建成3万余家基础级智能工厂、1200余家先进级智能工厂、230余家卓越级智能工厂。据统计,这些卓越级智能工厂的产品研发周期平均缩短28.4%,生产效率平均提升22.3%永隆配资,不良品率平均下降50.2%,碳排放平均减少20.4%,提质增效降碳成效显著。
智能制造是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引擎,标准作为产业发展的重要技术基础,在引领智能制造技术创新、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市场监管总局标准技术司副司长魏宏表示,近年来,市场监管总局会同工业和信息化部等部门,持续完善智能制造标准体系,为制造业转型升级、提升产业竞争力提供了有力支撑。
一方面,以标准引领智能制造技术创新,支撑制造业高端化发展。“智能装备和工业软件共同构成智能制造的技术体系,在这方面,我们制定了涵盖智能装备性能测试、安全要求以及工业软件功能规范、互操作性等系列标准,提出智能化产品关键技术和质量管理要求,引导企业聚焦核心技术攻关,有效提升了我国制造业的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魏宏说,通过标准引导,推动了高端装备的研发和应用,促进制造业向价值链高端攀升。例如,在工业机器人领域,我们制定了面向人机协作的工业机器人设计规范,工业机器人柔性控制、生产环境通信架构等标准,为工业机器人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技术保障。
另一方面,以标准推动智能制造产业变革,加速制造业智能化升级。“产线、车间、工厂是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升级的核心阵地,聚焦这一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我们制定了一批具有引领性和创新性的国家标准。”魏宏说,例如智能工厂建设导则、智能工厂通用技术要求、智能工厂安全控制要求等,这些标准为企业的智能化改造提供了明确的方向和实施路径。(工人日报客户端记者 蒋菡)
秦安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