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监管总局标准创新司副司长郭晨光在市场监管总局今天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标准化工作在推动“一带一路”建设中发挥着基础性、引领性作用。近年来,我们通过标准“软联通”促进“硬联通”、增强“心联通”取得了丰硕成果。其中通弘网,先进制造标准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方面,通过国际标准的制定和推广使用,来统一技术规范。例如我国牵头制定的混流式水轮机压力脉动换算国际标准在“一带一路”重点工程中的水轮机模型验收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国在智能制造领域牵头制定的大规模个性化定制、工业过程控制系统、工业网络总线等国际标准被世界多国采用,便利我国技术和大型成套设备出口。槽式、塔式太阳能光热发电站设计总体要求2项国际标准,已经在3个国家的8个重点项目中应用,为我国装备制造、工程服务和运营管理“走出去”提供了核心技术支撑。
另一方面,通过推动中国标准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标准的互认对接,支持产业国际化发展。例如在中俄总理定期会晤机制下组建民机标准专题组,目前已完成307项中俄民机标准互认,为两国民机领域技术交流合作奠定了坚实的标准化工作基础。随着中国电动汽车在海外市场越来越受到青睐,诸多贸易伙伴向我国提出采用中国标准的需求,目前已有35项中国汽车标准分别被智利、厄瓜多尔、尼日利亚等国家采用,内容覆盖安全、电池系统、充电装置等,有效服务电动汽车国际贸易发展。我国和老挝共同成立中老电力标准合作委员会,共建电力标准支持老挝500千伏电网项目建设。中国智能制造标准在海外园区建设中的应用,支撑了长安汽车泰国罗勇工厂、北汽南非工厂等海外工厂建设。
郭晨光表示,下一步,将进一步加快推进“一带一路”标准“软联通”,更大范围、更深层次、更高水平建设互利共赢的标准化合作伙伴关系,聚焦先进制造产业国际化需求,深化与共建国家在重点领域标准化合作、加大中国标准外文版供给力度、积极实施一批标准化能力建设合作项目和海外应用试点。以标准互联互通,服务支持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工人日报客户端记者 蒋菡)
秦安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